服务热线

0898-08980898

网站公告:
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麦收时节丨父女俩的“智慧”麦收

发布时间:2025-06-02 10:23:50点击量:

  央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(记者钱成 江苏台记者孙昕 刘正则)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报道,江苏小麦大面积机收正自南向北全面展开。在常州市武进区的金色麦田里,一位“95后”农机手正操控“无人驾驶收割机”抢抓农时、争分夺秒,赶在主汛期来临前将小麦颗粒归仓。中国之声特别策划《麦收时节》,本期推出《父女俩的“智慧”麦收》。

  早晨6点,天光大亮。在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这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库里,郭楠正和父亲郭飞一起,为无人驾驶收割机做开镰前的最后检查。

  郭飞:我们这个是无人驾驶的收割机,你不在上面,而是在下面操作的,所以要特别要注意车子的状况。

  郭楠打开手机,农业部门发来的预警信息显示:三天后将有一场暴风雨,小麦抢收刻不容缓。检查完毕,父女俩一个登上收割机,一个骑着“小电驴”,匆匆向麦田赶去。

  可以开镰了!郭楠的兴奋溢于言表。虽然56岁的父亲是种田的“老把式”,但在智能农机操作上,26岁的郭楠技术更胜一筹。接下来,是她的主场时刻。

  依托北斗卫星导航、激光雷达等技术,无人收割机能在不同麦种、地形中实时调整作业姿态。郭楠介绍,苏南地区田块分散,且地面高低不平。这要求作业必须更精细,也更考验机手的经验。

  郭楠:经验老道的师傅知道,因为这块地它不是完全的平整,所以他知道这个地方需要抬一点,那个地方需要降一点。

  郭楠大学学的是自动化专业,对农机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。2022年底,在父亲的鼓励下,她辞去镇上的工作,返乡成为了一名“农二代”。

  郭楠:我爸买了两台无人机,问题是他不会用,所以我特意飞去深圳把无人机驾驶证给考回来了。

  迫近的降雨牵动着农户的心。种植户孙业贵找到郭楠,想提前收地。郭楠将这边的收尾工作交给父亲,随即电话召唤合作社的另一位农机手杨建道,骑上小电驴赶往下一站。

  农机手杨建道驾驶另一台联合收割机匆匆抵达。未来两天,两人将搭档协作,赶在暴雨前抢收完这片小麦。

  江苏小麦大面积机收正自南向北全面展开。在常州市武进区的金色麦田里,一位“95后”农机手正操控“无人驾驶收割机”抢抓农时、争分夺秒,赶在主汛期来临前将小麦颗粒归仓。中国之声特别策划《麦收时节》,本期推出《父女俩的“智慧”麦收》。